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關節與骨質疏鬆的差異


關節與骨質疏鬆的差異

關節指的就是「軟骨」,很多人以為軟骨有個「骨」字,就以為是骨頭的一部分,有些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還以為是自己的骨頭發生了狀況,甚至吃鈣片想要改善自己「骨頭」退化及疼痛問題,事實上,骨頭與軟骨是完全不同的。

軟骨與骨頭,就像我們吃雞腿時,可以發現在雞腿骨頭頂端有一層像皮一樣的組織,就是軟骨,也就是關節;人體的關節可以大略分為大關節及小關節,大關節包括肩關節、手肘關節、手腕關節、髖部關節、膝蓋關節及踝關節等,至於小關節則包括手掌關節、腳掌關節及脊椎關節等。

我們可以將軟骨想像成海綿一樣,海綿一壓下去,水就會跑出來,就有潤滑的效果,骨頭跟骨頭之間就能滑順的連動,相反的一放開,海綿就把水吸回去,就回到原來的狀態,沒有軟骨,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不僅會產生疼痛,更無法活動。

像海綿的軟骨中間都會有很多的空洞,這些空洞就是軟骨細胞,其主要目的就是維持軟骨鬆鬆的結構狀態,軟骨細胞一旦死掉,是不會再生的,且如果這個空洞死掉,相鄰在旁的空洞,也是沒有辦法移動到這個已經死掉的空洞去取代或補強的。

吃葡萄糖胺或打玻尿酸,其主要是增加軟骨的潤滑液,並不會讓軟骨細胞再生,因為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就是纖維蛋白質,其跟海綿有些相似,具有吸水的功能,所以對關節軟骨也有潤滑的效果,且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多少亦有些消炎的作用,關節症狀比較輕的病患在服用或施打後,可以達到疼痛緩解及潤滑關節的效果。

很多人看到有些葡萄糖胺產品名稱有個「骨」字,望文生義以為含有「鈣」,吃了可以補骨頭,這並非是民眾的問題,因為命名的確會讓人產生誤解,葡萄糖胺是不能存骨本的,而骨頭跟軟骨最大的不同在於軟骨沒有辦法再生,但骨頭卻是可以再長的

骨折病患的骨頭是可以再長回來的,而骨頭要長回來,靠的是人體平時飲食所吸取的鈣及蛋白質等養分,因此骨折的人不太需要補鈣或是其他物質去讓骨頭長出來,但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問題的人,就需要補充鈣質來增強骨質。

由於軟骨細胞死掉不會再生,且隨著歲月的磨損只會愈來愈少,這也是為什麼「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頂多只能維持現狀,但往往是愈來愈差,到最後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仍是避免關節快速退化的不二法門,保養關節愈早開始愈好,且由平時累積做起,而不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再來保養,到時候軟骨細胞很可能已經剩下不多了,想要保養也就來不及了。

保養關節除了食品保養之外,運動是保養關節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少民眾以為吃了一些保養食品或是打了玻尿酸就夠了,所以也就不運動,這是錯誤的觀念,殊不知保養食品只是關節保養的一部分而已,運動更為重要。

雖然關節軟骨跟骨頭是黏在一起的,但二者的運動保養原則卻是南轅北轍。
以骨頭來說,骨頭主要是透過重量訓練增加骨質,像是舉啞鈴及慢跑等。

保養軟骨的原則就是減少軟骨的承重,相對就要多訓練肌肉的力量,把肌肉鍛練得強壯,讓一些重量由肌肉來承擔,這樣就能減少軟骨的負擔,這時候對保骨本沒有太大作用的游泳,用在關節軟骨的保養上就很好,一方面在水中,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軟骨對體重的負擔,同時又可以訓練手、腳的肌肉,另外,像是騎腳踏車、快跑、慢走及使用滑步機等,都是可以鍛鍊肌肉不錯的運動。

除了鍛練肌肉之外,彎曲及伸展運動對關節保養也很有幫助,主要是因為關節如果太過僵硬,會讓軟骨的壓力增加,進而會讓軟骨細胞承受比較大的擠壓,容易受損,多做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放鬆,讓軟骨的壓力減少,進而保護到軟骨細胞。

不僅如此,關節中有關節液,軟骨可以由關節液中得到養分,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液跑來跑去,一些平時不易得到關節液滋潤的軟骨細胞,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獲得關節液的養分,因而得以延長壽命,關節也可以用得比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