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埤塘生態戶外教學(福壽螺的習性與防治)
地點:龍德米庄(平鎮市三和路279號)
我缺四輪交通工具,坐吳聲昱老師的車到達龍德米庄,
福壽螺的習性與防治
產卵:長到七、八個月左右開始產卵,每年一隻福壽螺可產7000~ 9000顆。產卵時間在晚上,第一次6點,第二次7~8點,11 點過後不產卵。老的福壽螺(殼有溝紋、粗糙)不產卵,殼帶綠色的特別會產卵 。產卵後會停16天,夏天產卵後25天會孵化,春秋兩季孵化時間約 30天~3個月。只有冬季不產卵(一年有三季產卵期),大約在農曆 4月8日~中秋節是產卵期,真是防不勝防。雖生在水中,但產卵會在水面之上,產卵有固定的方向(可插竹籤讓牠產卵,觀察每次產卵如何移動)
習性:單性、雙性繁殖,有經過交配的產卵數量較多。雜食類,會漂也會爬,會順水也能逆水移動。壽命2~3年
福壽螺的引進:屬外來種,農耕隊帶進來台灣,最大的原始者是宋屋兩兄弟,進口兩個貨櫃做傳銷(吃螺肉),外面吃的是白色(因突變)後來發現大腸桿菌太多,吃了對身體會有害,野放之後,跟著水域走,既能順水也能逆水,不像田螺只在固定水域。當溫度太高或太低,牠還能含水再把沙吐掉(閉關休眠),現在南部魚塭最多福壽螺。
防治方法:民國85年日本人發明黃色的藥,藥效很強,灑進去18天後才能進去,否則腳碰到藥會潰爛,一年賺走 4億多元,但有的稻田有放藥,有些沒放藥,無法全面消滅。如果用藥去噴灑,人類最後又吃回去(食物鏈:農藥 →水溝→大海→魚),由人去過濾藥物,反而得到反效果(害到自己)。用藥防治是最笨的方法,所有的生物都滅絕。 最好用生物防治法:只要把福壽螺的卵放進水裡就可以 ,牠碰到水就長黴菌把牠封死。小的福壽螺有很多天敵,吳郭魚、鯉魚、鯽魚會把它吃掉, 剋星:淺水域有甲魚(鱉),牠會從 前面咬破;老鼠會從後面吸,由福壽螺的死亡狀態,可判定牠是被哪一種天敵所殺。不過,老鼠多蛇(錦蛇、臭青母)也會跟著多。 魚類產卵期(春、秋兩季)需補充黏液,會吃福壽螺補充黏液。深水域的土鯉魚(古呆仔)、烏鰡魚也會吃福壽螺,烏鰡專吃螺貝類,算是最佳捕手。
營造棲地(永久性):一塘三吃三頓飽,三頓有飽無煩惱。埤塘在淺水位(種水草),中水位(養魚類),深水位(螺貝類)
吳老師總結說:福壽螺的研究,可以寫成博士論文,牠是夜行性動物,人大部分到晚上會休息(血液循環變慢),想觀察,晚上就要趴趴走,有感應到阿飄經過不能害怕,鬼好像有影子又像沒影子,晚上的竹林最熱鬧,萬物會吸竹子的氣,這些觀察,要親眼去看,才能摸清楚福壽螺的一生,書本上寫的不能全部相信,實驗室內研究是無障礙(靠定律),外面環境靠磁場,要像我這樣怪怪的人(不怕蛇、不怕鬼……)實地觀察記錄,才能有點心得。
生物多樣性才會美,大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萬物要共生共存,福壽螺在牠的 旺季很難制牠,等牠弱的時候就能處置。
註:福壽螺個子大,捉起拿高1.5米放手一定摔的破,石螺就不會破而且個子小 ,只生長在水裡面,而且是乾淨的水裡;反之福壽螺到處都是 ,而且離水也會活,溝渠稻田最多,田螺一斤三百塊錢,最怕污染 ,所以都是人工飼養,很難看到野生田螺了。
田螺個子比石螺大,比福壽螺小,福壽螺看起來像黑李子(圓形
石螺顏色淺一點,有點綠.尖尾。田螺身上總是有青苔.色淺黑。
(作者:林阿蜜老師)
田螺個子比石螺大,比福壽螺小,福壽螺看起來像黑李子(圓形
石螺顏色淺一點,有點綠.尖尾。田螺身上總是有青苔.色淺黑。
(作者:林阿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