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執著編織有藺草香的夢
地點 : 藺子工作室(苗栗縣苑裡鎮天下路127號)
講師 : 廖怡雅 整理 : 林阿蜜 時間 : 2019/5/24
藺草編由興盛到沒落的歷史
清末已經有人從事藺草編,因藺草韌性強,不容易斷,吸濕性特別好,將它編成草蓆非常受歡迎,它的親膚性尤其佳,睡在上面非常的貼,因為它是手工做的,價格較高,算是奢侈品。日本很重視從事手做的藝人,將他們稱為職人「しょくにん」。
藺草編到了日治時期到達顛峰,因為日本人很喜歡台灣做的草蓆,日本的榻榻米只能陰乾,不能曬,用的材料是圓藺,台灣用的是三角藺,曬乾後又有藺草香味。當時銷到中國沿海,尤其是上海的旅館,床上鋪有來自台灣的藺草草蓆,被評定為較高等級的旅館。
早期我們讀的社會課本有台灣特產出口 : 蔗糖,茶葉,稻米,樟腦,藺草編織品,其中藺草編製品全盛時出口量居全台第三,日治時期,光是草帽一年出口量達1500萬頂,從事草帽編織有42000多名女工,大多集中在新竹到彰化的海線,都有婦女參與,我問過在苑裡最小的5歲,平均7歲就開始學習藺草編織,提早工作能幫忙賺錢,改善家庭經濟,由舊照片可看出它是以女性為主的產業,因為從事這項工作,能增加家庭收入,早點脫離貧困。
在苑裡地區,過年前只要賣掉兩床草蓆,就能讓一家五六口人過好年(穿新衣,吃好料),生到女孩反而能靠編藺草貼補家用,重男輕女觀念並不明顯,所以,苑裡地區可說是靠女人撐起半邊天,那麼男人做的是什麼?靠種稻,種藺草,將藺草分等級,以及收購藺草編織品(販仔),我曾聽一位手藝不錯的阿嬤說 : 「早上四五點就有販仔站在門口,等著收購我編好的成品。」手藝好的人會有很多人等著收購,一個人可能同時要應付好幾個販仔,因為能賣到很好的價錢他們會去搶。苑裡、通霄、大甲的街道,到處帽蓆行林立,而今苑裡街僅存四家,賣帽子、拖鞋、蒲團、扇子等。
1955年,蔣夫人提倡童子軍帽用藺草帽來替代,之前藺草編織品大半銷往日本,很少內銷,因蔣夫人的倡導,國內開始流行戴草帽,1955~1960產業銷路非常好,可是到1970年工業化後開始凋零。製鞋廠,製衣廠......工廠林立,女性到工廠領的薪水比編藺草收入好,而且工作穩定。
為什麼會想用藺草編來創業
藺草特性 : 1.吸濕性高,是一般草的2~3倍,吸濕味道變淡,曬太陽乾燥後味道又跑出來,它跟肌膚接觸,吸收水份跟油脂。2.最大優點是不怕太陽曬,可清洗,一般草或塑膠製品曬久會脆化。3.它是會呼吸的草,曬太陽後會有藺草香味,曬乾後生命好像又重新開始。4.韌性強,不易斷。5.親膚性好,做成草蓆睡在上面很舒服,不會長濕疹,竹編蓆睡了會有壓痕。
鹹草是藺草的統稱,藺草閩南語叫蓆草,編之前先噴水增加韌性,不容易斷。大太陽曬草約需3~5天,將綠色曬成黃褐色,如果碰到下雨,來不及蓋帆布,它就會變成次級品,只好送到竹南當綁金紙的用途,原本一台斤賣90元就降到20元,所以曬草算是看天吃飯。水生植物班學員問 : 「難道不能用機器烘乾嗎?」我們曾試過用除濕機烘乾,但跟用太陽曬乾相比較,烘乾的品質比較差。
我讀的是產品設計,十年前讀大三時,跟著老師去苑裡做藺草的設計案,當時看到台灣的歐巴桑竟然可以編出這麼美麗的東西,為什麼很少人知道?她們都很低調的在做,當時我念書的地方在苗栗,騎車到苑裡單趟要50分鐘,暑假來苑裡打工兩個月,幫她們賣編出來的產品,民國98年,草帽一頂賣450元,被人家嫌太貴,又沒有品牌,當時店家為了生存,進口東南亞的草帽一頂只賣100~150元。編一頂草帽約6~8小時,賺150元,換算時薪才20元,編一頂草帽約需半斤藺草,藺草一斤70~80元,成本太高,學習藺草編真的是沒前途,長輩連自己的小孩都不要教,小孩更不想學,我想,沒有商業模式,帶動不了產業發展,產業回不來,因為大家賺不到錢,只剩沒辦法去工廠工作的媽媽和阿嬤才編藺草。
我對藺草編有興趣,碩士畢業後在這裡工作了三年,我在社區發展協會做專案經理,幫社區爭取很多政府的補助,但發現政府補助越來越少,第一年補助還滿多的,很多阿嬤回來做,但第二年少了五個同事,到第三年少了十個人,我遇到等公車的阿姨,她認為自己動作慢,會是第一個失業的人,隔年真的就沒來上班了,我對這件事很介意,阿姨是獨居,經濟必須靠自己,為何她沒辦法靠編藺草獲得穩定的收入?後來我決定自己出來創業。
2016/10和另一個創辦人找到這個空間(藺子工作室),希望借這裡讓大家認識藺草編,成立我們的平台叫「藺子」,創業初我和先生都還有學貸沒存款,他是在地人,我是台南人,兩人去跑市集,存夠錢才做空間整理。遇到第一個通路,薰衣草森林處長,他要訂我們的產品時問我 : 「你們跟其他藺草編不同在那裡?」我答 : 我們用最好的收購價收購,不會因為年輕人創業而用低價。我們跟阿嬤搏感情,希望阿嬤們收入提升,吸引更多人投入,後來薰衣草森林決定幫忙賣「藺子」的產品。
2017/7/9開幕,來了很多人,有的還從香港飛來,他們在Fb看到我們,很支持我們做這件事,現在伙伴從2人增加到40多人(年輕人有5人,30個阿嬤,加上8個培訓中的人)。去年發現藺草田的困境,等稍後參觀藺草田再解說。工法記錄 : 由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妹妹們學會了藺草編織後,把步驟全部畫下來。民眾體驗教學,經濟弱勢者的培訓,培訓講師。創造對「職人」友善的工作環境,那位公車上碰到的阿姨是第一個找回來的伙伴,假日會回來做固定展演。
後來發現藺草產量不足,種植有問題,草商退休(生病),草農過世,年紀大的阿嬤沒辦法去買草......太多問題要解決,我們只好重新創一個產業鏈,從事產品開發,包袋設計,阿嬤必須做新的挑戰,但也找到新的樂趣。我們的藺草田有180坪,去年有做收割體驗,割完要去體驗曬草,草的後續處理有點麻煩,所以很少人願意種。做草要分級,一期草約長180~190公分,平均160公分,草若曬不好(碰到下雨,來不及蓋帆布),變成次級品,草易斷,價格由一斤90元降為20元。
勾毛線有書可參考,但藺草編織沒有書,要靠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妹妹,先學會後再把每個步驟畫下來,編法有26種。想學的我們提供材料包,網路有影片教學,影片課程,很難找到年輕人來學,目前透過世界展望會,找經濟弱勢的媽媽來學習,安排2年的課程,已進行一年又五個月,用學習記錄卡,通過就蓋章可以接訂單,開不同的課程讓大家進修,有時間可揪團預約,像今天大家編一隻小鹿,約30分鐘可完成。已經會編的阿嬤也會來學,包括草料課程,透過行銷看到產品價值。去年新光三越辦巡迴展,上個月在台北文博會,帶阿嬤參加,我們把帽子做得較時尚耐用。年輕人也有從各地來學習,我們把工作室轉成公司,還辦了兩次尾牙,蔡腰阿嬤88歲,前年仍做包包,手提袋,上個月在苗栗文觀局開個展(註1),阿嬤找到生命的價值,苑裡的天是女孩子撐起來的,歡迎大家來參觀體驗。
註1:88歲的劉蔡腰女士從7歲就開始學習從事藺草編織,迄今超過80年仍創作不輟,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山月軒4/17至5/8推出她的個展「阿嬤的藺草世界」,展出老人家上百件藺草編織作品,琳琅滿目,件件讓人驚豔。展出包括龍鳳蓆屏、手提包、草帽、坐墊、小錢包、手機袋、名片匣等,展現出豐富的人文風情及編織技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