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除夕與過年

農曆過年的由來與意義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古代的農事收成,當時的氣候條件只能達到一歲一熟,因此古人把穀的生長周期稱為年(穀熟也),在辛苦耕種過後,收成的季節也就快樂慶祝一番,這樣一次耕耘收穫的周期就稱為一年,在收成慶祝之餘,除了慰勞自己一年來農稼的辛苦外,同時感激上蒼的垂憫,並祈求來年能有同樣的豐收。
農曆新年也叫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旦就是水平面上旭日初升的意思,漢武帝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常達2千多年之久,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每到人們群聚慶收成時,便利用黑夜時刻攻擊農民與牲畜,讓人談「年」色變,人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熬,稱作「年關」,遂形成了除夕熬夜守歲的習慣,並形成了一種風俗。
除夕又叫三十暝(小月稱二九暝)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表示「月窮歲盡」的意思,除夕也指一年的最後一天,意謂「舊歲至此夕而除」,民間俗稱為「二九暝」。
圍爐的意義
除夕夜的晚餐叫年夜飯、團圓飯、圍爐。
把身體洗淨,讓身上穢氣盡除,然後換上新衣、新鞋,歡喜吃年夜飯,桌子下放一個圓型火爐(內置火紅木炭),爐上放一些銅板,取溫暖、財旺的好兆頭(一家興旺之意),稱之為圍爐(吃年夜飯,象徵團圓)。
圍爐時有魚表年年有餘,吃魚丸、蝦丸、肉丸則有象徵「三元及第」的意義,圍爐必吃的菜餚就是「長年菜」,象徵長命百歲,吃長年菜時要整葉吞食不可切斷,才能長命百歲。 
要剩下一些「隔年飯」留到初一吃,以表示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之意,圍爐時要慢慢的吃,取其久久長長的意思。 
分過壓歲錢後,全家人還要圍坐在爐邊,閒話談笑、徹夜不睡稱為「守歲」,其意義有二:守住舊歲為父母增壽(祈求父母長壽),另一方面則是不睏與不困同音(不窮困之意)。火爐上的銅板分給每人一個要收藏好。
過年的禁忌
忌掃地與倒垃圾,忌動刀剪針線(否則這一年會多意外),忌說不吉利的話,忌與人爭吵、打架;忌討債、忌懲罰打罵子女、忌啼哭(不吉利)、忌打破碗盤,萬一破了要說歲歲平安。
古人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將一切準備齊全,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不殺生之說(刀器意味著破與兇)。
大年初一的習俗
出行:初一的早上第一次出門前,要先擇定一個吉利的方位,出門時先往這個方向,然後才能繞回本來要去的地方。 
忌炊生飯:要吃前一天剩下來的食物,表示年年有餘──即去年吃的東西多到吃不完,今年還有得吃。 
忌吃煎粿:因為煎粿(紅龜粿)外表是赤色的,令人連想到赤貧的赤。 
忌吃稀飯:否則這一年出門時會常遇到雨天或意外。
忌回娘家:因為這樣會使娘家變貧窮。 
忌午睡:據說男性在初一午睡的話,他的田岸會倒(田埂會塌),而女性在初一午睡的話,家裡的灶腳(廚房)會崩。 
忌掃地、倒垃圾:以免把家裡的財富和福氣都送走。 
初二回娘家
初二:俗傳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歸寧,會使娘家變窮,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返外家」也不得空手,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稱為「伴手」或「等路」。 
初三老鼠娶親
初三忌出門、宴客(否則終身貧窮)。初三的晚上是台灣習俗中老鼠取新娘的日子,所以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免觸犯「鼠輩」,初三把垃圾掃地出門。 
年初三又名赤口,傳統上人們儘量不往人家拜年,免生口角,初三為赤狗日,「赤」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過年期間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開口閉口說好話,是為吉祥如意。 
過年期間貼「福」字,其意義:乃為刻意阻絕「窮神」的登門造訪(封神榜典故)或者為迴避突如其來的無枉之災(明太祖典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