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完要聚餐,好酒沉甕底‧這次由鍾師傅領隊,DJ是阿蕙。徐團長說: 以前當兵,大清早要洗腦教育,現在教育部外面有一些反課綱微調 的學生,需要輔導,我們這一隊有少部分請假次數太多,經過我 輔導成功後,他們要請大家吃冰消暑,團長真是有智慧,三言兩語讓大伙提神醒腦,同時 輕鬆化解總幹事的困擾,這樣的大熱天有 冰吃,誰還會火氣大?團長聽到大家的笑聲,再補一個笑料,他說:曾看過電視廣告,兩顆蛋搖搖晃晃破了,原來是要暗示男性朋友穿子彈內褲比較包得住重要器官,隊友回應 :可惜黃醫師 〈輪休〉沒來,可以請教他到底穿三角的比較好還是四角的 ?包太緊會不會影響生育?不知我們這樣年紀的男人喜歡穿那一種形狀的?要不要舉手算看看那一種居多呢?
徐團長看大家很有興趣聽,愈說愈起勁:我們今天要去的阿里磅瀑布,是陽明山下第一大瀑布, 豐水期灑下來的水像天女散花,,〈瀑布要在冬季東北季風來臨後,水流比較穩定,但相對的路況也比較濕滑。 〉非常好看,不過現在是枯水期恐怕流水量會像 鼻涕。芬多精含量第一名的瀑布是烏來的內洞,第二名是十分瀑布,武陵農場的彩虹瀑布也不錯。和昇會館位於石門,金山交界處,那附近有八煙溫泉步道,魚路古道 ...... 還記得嗎?徐師傅曾帶我們去金山老街吃鴨肉......
9:04下車,車子停在三叉路邊,原路去原路回,預計下午2點上車,一個小時後到土地公 廟休息,不想繼續的吃飽飯折返,有體力走的就走到瀑布吃中飯,總計約五小時走完全程,再去和昇會館喝下午茶,領隊交待清楚後上山,我要押隊走最後,但經過圓形的流動廁所有隊友去光顧,我怕走最後體力不支落單,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常復健,我沒耐心等,更怕迷路,竟然越走越快,到了兩湖里第七鄰鄰長家前方指示牌寫著:竹山古道入口,進到山林中涼快許多,但大部分是爬坡,滿身汗,走得喘噓噓,樹蔭多石頭長青苔有點滑, 邱大哥不斷提醒要我小心注意,高低落差太大的地方還拉我一把 ,真是感謝,我跟著文枝大姊踩過的足跡,慢慢走,沒盡到押隊的責任,梁總笑著說:妳押A隊最後好了!讓我鬆了一口氣。
10:12~10:35土地公廟休息,隊友看到小小的廟還有石刻對聯 :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橫批:福德同 ?應該是福德祠才對,會不會刻錯?我看了說明牌:福德同語出佛經 福德同佛,原來如此,太特殊了,廟前有兩個石頭堆成的金爐,有人故意說是控窯用的 ,總不會這麼近距離烤蕃薯吧,開玩笑!
11:25~12:10阿里磅瀑布,我走到腿軟,坐在有石頭當靠背的樹下,汗水像把整個頭洗過,蘇迪勒颱風週末才會到,但颱風前的悶熱提前警告,有一隻翅膀像斑馬線的蜻蜓 【註1 】停在眼前,我拿出陳年手機拍照,可惜畫質太差只好刪除,牠還停著讓我欣賞,我只好用眼睛攝入腦海,等回家再搜尋牠的大名。吃完素餐喝光梅子茶,再將沉底的醃梅慢慢咀嚼,體力恢復後我爬上大岩石,擺出開心的樣子請梁總幫忙拍照留念,沒帶照相機,兩壺水已經夠重了,不要增加肩膀的負擔,承認自己是肉腳,免得一直在復健。
回程剩不到兩小時,有點心急,走在前面,不到五分鐘就覺得路很難走,邱大哥發現路好像不曾走過,不該往上爬要平著走才隊,幸好即時倒回原路,看到大石頭上寫着:加油,剩 50公尺,路跡很清楚,再往前走,邱大哥問我一棵被爬藤爬滿的樹,那爬藤 【註2】是什麼?我只記得它的葉子分成兩種( 營養葉,繁殖葉),我無法回答 ,他又問我後方一個開白花的灌木名稱,我還是答不出來,不過,這裡生態豐富,認識的有八角蓮,台灣菝契,長花九頭獅子草...... 雖然爬這座山很辛苦,但大家認為這才是真正在爬山,很值得走的一條古道,領隊很用心,還在容易走錯的路橫擺樹枝,提醒大家別走,他來探勘時走過,那條路雖然可以走到出口,但太難走。回程一直聽到 陽明山暮蟬的叫聲,真是天籟之音,仔細聆聽時斷時續,相當有禪的意境,整個心靈超然平靜放鬆。
14:45~15:30和昇會館,船的造型,連內部餐廳點的燈(晚上捕魚的探照燈 )都算,外面庭院有維那斯女神站在貝殼上的裝置藝術,自由女神 ...... 相當好看,只是艷陽高照酷熱難當,陳團長邀我坐在候餐區吹冷氣聊天,聊到忘了看時間,有人喊 :上車囉!看到梁總在車前門擋路收下一期的費用,櫻姊說 :此路為我開,若要過此路,請將錢拿來!
回程大家都很熱,知道有人會請吃冰,晚上還要聚餐,下午茶就沒喝,有一輛賣冰棒的車與我們的車並行,偏偏冰已賣完,16:05 路邊停車買冰棒,隊友請吃義美紅豆粉粿,好像久旱逢甘霖,謝天謝地,吃完冰歌唱唱不停。
新陶芳聚餐,林大哥慶幸和黃醫師同桌,立刻問他男生內褲那兩顆蛋會不會因穿著不當而破掉? 黃醫師說:電視 那兩顆是假的,別怕!他得到滿意答案就到各桌轉述。我和王大哥同桌,他替大家倒啤酒,但卻 不讓老婆續杯,因為怕她酒喝多會亂笑, 後來他要幫我倒酒,我也說:我酒喝多一樣亂笑!大家都很開心,團長特別感謝袁師傅,因為我們把全車的生命都交給他。
註1:中華珈蟌(雄)翅膀分三截,前半黑褐色,中間白色,末端黑色, 翅痣不明顯,雌蟲外觀近似雄蟲但翅痣白色大而明顯。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以北部地區較多見,喜歡清淨的溪流 。
註2:伏石蕨最愛生長在潮濕地帶的大樹樹幹上,因此也叫做抱樹蕨。在樹幹或岩石上常見到,有營養葉及孢子葉之分(兩型葉),營養葉較圓,趴伏在樹幹上,負責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孢子葉較細長直立,以利孢子的散佈。在缺水時,營養葉會掉落只留下根莖,待環境好轉時又可以長出新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