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物種的省思~番薯 林阿蜜整理

番薯台語發音「韓及」番薯有個「」字就知道是個外來種植物因為味道甜美、高營養、又方便種植,所以很快推廣開來台灣地區在明朝時期由漢族移民引進種植,也成為當時台灣居民的主要糧食,尤其是過去窮苦的時代,也靠著番薯填飽了許多困苦人民的肚皮...
也因為番薯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特性,被認為很符合台灣人堅韌不拔的精神,「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散」,所以番薯成了台灣人精神的象徵!
同一種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稱呼既然番薯不是只有獨有的農作物,別的地方稱呼番薯的名稱就不一樣,「甘藷」、「蕃藷」、「地瓜」....都是番薯的別稱。
大陸有些省分稱呼番薯為「土豆」,有趣吧!
台灣原住民(至少某些族群吧)芋頭當主食。這應該是真的,因為一直到現在,蘭嶼的達悟族不都是吃飛魚和芋頭嗎?所以芋頭即使不是台灣原生種,也一定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被原住民採集、並且加以利用。蕃薯的栽培則要等到十七世紀初年以後才普遍。就先來後到的相對關係來說,顯然芋頭是「在地的」,而蕃薯是「來的」。不過,大家都很清楚,過去五、六十年間,我們已經改用蕃薯作為在地的象徵,反而賦予芋頭外來者的想像。把外省老兵稱為老芋仔,真是居心叵測,種族歧視,同樣是人,有需要居住地不同而彼此劃清界線?同樣住在台灣,有必要區分成南部人、北部人嗎?甚至常把「咱高雄人」掛嘴邊嗎?
蕃薯背負著複雜的身世據說它和它的親戚馬鈴薯都出身自南美洲的安地斯山高原。在高寒少雨的惡劣環境中,它們依然茁壯成長在被西班牙人摧垮之前,印加人曾經在高原上建立帝國,帝國子民就靠馬鈴薯為生。中國在明末以前,人口最多的時候大概有兩億人;經過兩百年,又增加了兩億多。人口快速成長,靠的是糧食快速增加,貢獻就來自蕃薯:它不佔稻米之地,它的成長期又短。於是,中國在對日抗戰前夕,每一年生產一千八百五十萬公噸左右的蕃薯,平均每個人分到六、七十台斤!當時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蕃薯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大概也是吃最多蕃薯的人民。

蕃薯的用處不少。除了它的塊根可以作成多種食物之外,有些人也拿它的葉子佐食,把這種葉子叫作「過溝菜」。會爬過溝的是它的莖,蕃薯莖可以拿來飼養家畜,稱為豬菜蕃薯的花比較沒有用,長得很樸實,很像牽牛花。就靠著這個沒有什麼用的花,植物分類學家把蕃薯與牽牛花歸作一起,稱作「旋花科牽牛花屬」
蕃薯的歷史: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
1493年,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曾將由美洲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番薯傳至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
1582年(明朝萬曆十年),東莞陳益安南首先引入廣東
15935月(萬曆二十一年),福建長樂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當前,番薯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1995美國生物學家瑟施瓦茨教授發現,番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
蕃薯的食用方法:
番薯基本上加熱即可食用,也可曬製成乾;種植在山丘、高原等土地乾燥地區番薯會因為乾燥原因沉澱澱粉而很甜
有觀點提倡番薯應連皮吃,因番薯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多酚。烹煮前應徹底將皮洗淨,連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營養;且因番薯較少加農藥,可購買品質較好的番薯,帶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營養。地瓜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番薯名稱、品種:
日名:サツマイモ/薩摩芋
台灣名:番薯
華語名:地瓜
台農57號:黃皮黃肉,全台產量最多品種,【烤番薯、煮食、薯條,用途最廣】
台農66號:紅皮紅肉,【地瓜飯、粥、湯】
台農68號:白肉【用於加工】
台農71號:株型半直立【適合機械採收】
台農72號:肉色質地香氣甜味,較台農57號佳
台農64號:黃皮粉紅肉,竹山番薯
芋頭番薯:紫皮紫肉
烤蕃薯:焼き芋 やきいも ya ki i mo
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簡單度量,它只計算給定地區的不同物種數量。在數學公式裡用代表。
物種的豐富程度跟緯度呈明顯的反比關係。即使考慮高緯度地區地表面積減少等因素的修正,赤道越遠,物種就越稀少。
物種多樣性
        現代的生物學把所有的生物分為五界(Kingdom),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Protozoa)、植物界(Plantae)、動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植物行光合作用,是生產者;動物行消化作用,是消費者;真菌行吸收作用,是分解者。世界上最多樣的生物就是動物了,除了多樣的無脊椎動物(包括最大的類群-昆蟲),還有我們熟知的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目前有名字的哺乳類有4,710
我們每個人對生命所抱持的態度似乎才是生物多樣性能否持續的關鍵我們尊重生命嗎?我們關懷生命嗎?我們還存有幾絲憐憫嗎?我們懂得什麼叫分享(share)嗎?除非我們底地轉變,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尊重關懷所有與我們共處在地球上的生命,否則生物多樣性的劣化難有轉機。我們的改變會帶來不同的做法。是唯一有智慧、有能力管理、修理、治理這個世界的萬物之靈但是,我們也應當謹記,人類並不是大地的主人我們不過是大地的管家、保姆。一個聰明的管家,懂得量入為出,一個負責任的管家,不會為所欲為。反省我們的態度,重新定位我們的角色,生物多樣性才可能長久持續。
外來種並非完全不好,蓬萊米是外來種,番茄、番石榴、番薯……都屬外來種,只要他不是外來入侵種(小花蔓澤蘭、福壽螺……)我們都歡迎,如果對外來者一律視、否定、撲殺,恐怕很多物種都會滅絕消失,誰敢保證自己是純種的?沒有被混到?族群本該融和,和平共處,破壞食物鏈(一物剋一物),生態無法保持平衡,人類恐怕要負起最大責任,承擔可怕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