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足健法操作順序與反射區運用


足健法操作順序與反射區運用


目 錄

一、 基本手法
二、 操作要領
三、 操作順序
四、 六十七個足部反射區的運用
五、 結論



一、基本手法
從各家研究出的名稱與手法容易記憶,也容易操作,並有立竿見影之成效,包括下列三項:
1. 預備式:包括—清潔、熱敷、輕擦、揉捏、運動。具有舒緩、熱身的作用。
2. 操作式:包括—指顆滑壓法、指腹推壓法、指側夾壓法。具有預防疾病、保健的作用。
3. 統整式:包括—扣打、牽引、清潔。具有緩和、放鬆的作用。


二、操作要領
1.三項原則:慢、深入、同方向。
2.二個目的:腳溫由冷而熱,腳部的腳質由硬變軟、且有彈性。
3.施力由腰為基,以肩、肘、腕為施力臂,利用腕關節的轉動,並將手指的著力處以指顆、指側、指腹為操作的著力點。
4.妥善使用手部的支點與施力的手指、產生有效的施力功能,省時又省力。
5.適當運用輔助工具,可達到深厚的腳底皮質與肌肉層。


三、操作順序
一般可歸納為先左腳後右腳、自趾尖而至腳後跟、先內側後外側、先腳底後腳背、再按摩小腿的坐骨神經末梢。也就是依下列八大步驟進行:
1.排泄系統反射區: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可充分過濾毒素排泄體外。
2.頭部反射區:可使腦神經恢復指揮功能,加速神經反射作用。
3.胸腔、腹腔、骨盆腔反射區:肺臟→心臟(左腳)、肝臟(右腳)→消化系統→小腸→大腸→性腺,可使體內臟腑器官達到運作正常的功能。
4.脊椎中樞神經反射區: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骨→坐骨神經→股關節,可舒緩脊椎骨與坐骨神經的症狀。
5.關節反射區:肩關節→手臂→肘關節→膝關節→坐骨神經→髖關節,可舒緩各關節與坐骨神經的症狀。
6.淋巴腺反射區: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胸部→扁桃腺→上、下顎,加強免疫系統與抗體能力。
7.排泄系統反射區:最後回到排泄系統反射區。
8.加強重點反射區:例如有腹瀉情況者,可再加強膽囊、小腸等反射區。按摩的方向是從腳底往心臟的方向,若反向操作會將往上送的代謝物往下造成腳底浮腫。
原則上,腳底按摩開始與結束一定要刺激排泄系統,因是送出體內廢物的地方,可視為熱身運動。上述的按摩順序不是絕對的,比如有人消化系統不好,可先從消化系統、腹腔神經叢按起,讓吸收好些、心情平穩些,再加強其他反射區,不但能改善腳底血液循環,還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四、六十七個足部反射區的運用
1.頭(腦)部反射區:運用於頭痛、腦充血、腦震盪癒後的後遺症、偏頭痛、前頭痛、頂心頭痛、後頭痛。
2.額竇反射區:運用於鼻竇炎、發燒、頭痛、鼻塞、頭脹。
3.腦幹、小腦反射區:運用於高血壓、失眠、頭暈、頭重肌肉緊張、肌腱關節復健、腦性麻痺、高血脂患者。
4.腦下垂體反射區:運用於內分泌失調病變、甲狀腺失調、副甲狀腺失調、腎上腺.脾.胰功能失調、促進生長機能、更年期障礙等。
5.顳葉(太陽穴)、三叉神經反射區:運用於偏頭痛、顏面神經麻痺、腮腺炎、耳疾、失眠。
6.鼻腔反射區:運用於鼻過敏、鼻蓄膿、鼻塞、鼻炎、鼻竇炎、鼻息肉。
7.頸項反射區:運用於頸部的痠痛、僵硬、扭拉傷害、高血壓、頭部血液循環不佳、落枕。
8.眼睛反射區:運用於眼睛疲勞、結膜炎、角膜炎、白內障、遠視、近視、散光。
9.耳朵反射區:運用於重聽、耳鳴、暈眩、中耳炎、外耳炎、耳癢。
10.斜方肌反射區:運用於頸部痠痛、頸肩部僵硬、肩胛骨痠痛、肩關節痠痛、頭重、肩痛、胸椎側彎。
11.甲狀腺反射區:運用於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心悸、肥胖、凸眼性甲狀腺腫、神經性的症狀。
12.肺和支氣管反射區:運用於咳嗽、肺癌、支氣管炎、肺炎、氣喘、肺氣腫、肺病、胸悶。
13.胃部反射區:運用於胃酸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脹氣、胃痛、胃炎、消化不良。
14.十二指腸反射區:運用於腹部飽脹、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打嗝多氣、排氣、壓力大、飲食不正常。
15.胰臟反射區:運用於糖尿病、新陳代謝不佳、胰囊腫、喜愛甜食者、消化不良。
16.肝臟反射區:運用於肝炎、肝臟疼痛、黃疸、失眠、膽結石、肝斑、肝硬化、肝癌、肝功能失調引起的營養不良、易疲勞、深夜11點到翌日凌晨3點的失眠。
17.膽囊反射區:運用於膽結石、黃疸病、消化不良、膽發炎、脹氣。
18.腹腔神經叢反射區:運用於神經性胃腸病症、脹氣、腹瀉、胃腸緊張、氣悶、焦慮、失眠、鬱悶、壓力大。
19.腎上腺反射區:運用於心律不整、昏厥、氣喘、風濕病、關節炎、疼痛消炎、增強免疫力。
20.腎臟反射區:運用於腎功能不佳、動脈硬化、靜脈曲張、風濕病、關節炎、濕疹、腎結石、尿毒症、腎臟病引起的浮腫。
21.輸尿管反射區:運用於排尿困難、輸尿管結石及發炎、風濕病、關節炎、高血壓、動脈硬化、下腹部刺痛、輸尿管狹窄造成的腎積水。
22.膀胱反射區:運用於頻尿、膀胱炎、貧尿、膀胱結石、尿道炎、下腹疼痛、高血壓、尿失禁。
23.小腸反射區:運用於胃腸脹氣、急慢性腸炎、腹瀉、腹部悶痛、易疲倦、緊張、脫髮、營養不良。
24.盲腸反射區:運用於慢性盲腸炎、慢性蘭尾炎、消化不良。
25.迴盲瓣反射區:運用於促進迴盲瓣控制收縮、控制小腸與大腸食糜蠕動的功能。
26.升結腸反射區:運用於便祕、腹瀉、腹痛、腸炎。
27.橫結腸反射區:運用於便祕、腹瀉、腹痛、腸炎。
28.降結腸反射區:運用於便祕、腹瀉、腹痛、腸炎。
29.直腸反射區:運用於下腹脹痛、便祕、直腸炎、腹瀉。
30.肛門反射區:運用於便祕、直腸炎、痔瘡。
31.心臟反射區:運用於心臟疼痛、心臟刺痛、呼吸困雖、心臟缺損、心力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中風、冠狀動脈病變。
32.脾臟反射區:運用於貧血、食慾不振、感冒、器官發炎症狀、發燒、增加抵抗力。
33.副甲狀腺反射區:運用於缺鈣引起容易骨折、小腿及大腿麻痺或痙攣、指甲脆弱、失眠、腸胃蠕動緩慢等過敏性的症狀。
34.頸椎反射區:運用於頭痛、頭暈、頸部僵硬、頸部痠痛、血液循環不良、椎間軟骨變形或凸出。
35.背椎反射區:運用於胸悶、胸椎不正、風濕性脊椎炎、骨刺、腰及背部肌肉緊張或痙攣造成的背痛。
36.腰椎反射區:運用於閃腰、腰椎痠痛、骨刺、坐骨神經痛、腰椎各種病變造成的背痛腿痛鼠蹊痛。
37.薦椎反射區:運用於臀部受傷酸痛、薦椎軟骨脫出、尾骨受傷、坐骨神經痛。
38.內尾骨反射區:運用於坐骨神經痛、內尾骨受傷的後遺症便秘、性功能障礙、下肢無力不宜久站、久坐引起的下肢痠麻、自律神經失調。
39.股關節反射區:運用於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疼痛、大腿痠痛、鼠蹊疼痛、骨盆腔疾病。
40.子宮或前列腺反射區:運用於女性的經痛、子宮虛弱或發炎引起的白帶、子宮脫垂、子宮肌瘤。男性的治療前列腺腫大、頻尿、滯尿、尿道疼痛、排尿帶血或困難。
41.尿道陰莖陰道反射區:運用於尿道發炎或感染、男性勃起障礙、女性陰道發炎。
42.直腸肛門反射區:運用於內痔、便秘、直腸炎、疝氣。
43.脛神經反射區:運用於坐骨神經疼痛與發炎、長期坐辦公桌工作的職業病、久站工作等慢性職業傷害。
44.肩部反射區:運用於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手臂無力、肩痠痛、習慣性肩關節脫臼。
45.手臂反射區:運用於上肢痠痛麻痺、上肢無力、電腦族、職業病。
46.肘關節反射區:運用於肘關節受傷、肘關節痠痛、羽毛球肘運動傷害、網球肘運動傷害、職業病引起肘關節傷害。
47.膝關節反射區:運用於膝傷害、膝關節炎、膝關節疼痛、風濕病、下肢無力症、腰痠背痛。
48.生殖腺反射區:運用於男性的隱睪症、性無能及睪丸囊腫、副睪丸發炎、輸精管發炎、充血阻塞。女性的經痛、經期不規律、排卵下腹痛、不孕症及卵巢囊腫、性冷感。
49.外尾骨反射區:運用於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的後遺症、臀部痠痛、久坐引起的下肢痠麻、自律神經失調。
50.髖關節反射區:運用於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疼痛者。
51.下腹部反射區:運用於月經腹痛、經期失調、腹部疼痛、骨盆腔發炎、膀胱炎。
52.腓神經反射區:運用於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疼痛與發炎、長期坐辦公桌罹患工作職業病的患者。
53.上身淋巴腺反射區:運用於肚臍以上器官的發炎、發燒、腫脹、蜂窩性組織炎及流行性耳下腺炎者。
54.下身淋巴腺反射區:運用於肚臍以下器官的發炎、發燒、腫脹、蜂窩性組織炎、腿部或踝部腫脹者。
55.腹股溝反射區:運用於生殖系統病變、疝氣、不孕症、隱睪症。
56.內側肋骨反射區:運用於肋骨病變、胸部不適症狀、肋膜發炎者。
57.外側肋骨反射區:運用於肋骨病變、胸部不適症狀、肋膜發炎、閃到腰者。
58.橫膈膜反射區:運用於打嗝、橫膈膜引起的胸悶、腹脹等不適症狀者。
59.肩胛骨反射區:運用於五十肩、肩胛骨痠痛、肩關節痠痛、背痛者上肢的疾病。
60.胸腔乳房反射區:運用於胸腔、乳房不適及腫病變、豐胸者。
61.胸部淋巴腺反射區:運用於呼吸道發炎、發燒、囊腫、乳房或胸部腫痛者。
62.喉部氣管反射區:運用於喉痛、氣喘、咳嗽、氣管炎、感冒、聲音微弱嘶啞者。
63.內耳迷路反射區:運用於身體無法平衡、頭暈、眼花、低血壓、暈車、目眩者。
64.扁桃腺反射區:運用於發燒、感冒、扁桃腺發炎及腫痛、喉嚨痛、提高免疫力。
65.上顎反射區:運用於牙齦炎、上顎發炎、牙周病、牙痛者。
66.下顎反射區:運用於牙齦炎、下顎發炎、牙周病、牙痛、打鼾者。
67.臉部反射區:運用於青春痘、長斑、臉部皮膚病變者。

五.結論
綜合深入了解以上各反射區的運用後,運用正確的反射區位置,了解反射區的反射性,生理解剖學的運用與分析,經驗的累積與分析的能力,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奧妙的人體功能與運作模式,並且以簡單的、安全的、有效的,在人體器官未完全敗壞前,獲得改善,進而促成大部分的器官功能正常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