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四人彷彿是旋轉木馬,在葉倫會老師帶領解說中,走遍台大校園, 新五四運動還沒落幕,校門圍牆掛滿黃、白色抗議布條,走進校園有解說志工來歡迎,葉老師請他幫忙解說,他卻有事急著離去,不久,台中成功國小六年級學生來訪,有兩位帶隊老師,志工要負責解說校園,葉老師很慷慨立即送書給兩個帶隊老師,希望自己編著的 台北城的故事 ,讓有緣的朋友認識台北,我和王老師及他的朋友(官宏信)更幸運,獲贈三本,另兩本是 積福和養生,愛與榜樣~ 王啟宗教授紀念集 ,還附贈平安招財金葫蘆吊飾,上面是台北二二八公園土地公神像,下面鑲嵌五十元硬幣,後來還加贈黎元吉寫的書法 :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台北散步者史蹟導覽。同時收到五樣贈品,真是五福臨門!
葉老師對校園植物特別有興趣,看到台東蘇鐵,他叫我們摸它的葉尖,果真不會刺人,榕樹種類很多,闊葉榕的板根顯示它生命力強,還有圓果榕 .....但有一棵有纏勒 現象,被纏的部分超過三分之二,被榕樹纏繞的樹好像被粗繩綁住,恐怕時時刻刻覺得生命受威脅吧!
我們沿行政大樓和椰林大道之間走到傅鐘,正巧聽到鐘聲21響,餘音廻盪不絕於耳,葉老師借機問我們為何敲 21下?因為傅鐘是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建,他認為一天只有 21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傅鐘二十一響至今仍是台大精神象徵。旁邊是傅園 (註1),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古典莊重,看到即將畢業的學生正在此地拍照留念,想到校長 如此難產,恐怕心裡不是滋味吧!
有一棵大樟樹,樹形很有自然美,被形容成最大胸徑,人的胸襟也當如此 ,只要在台灣長大,都可簡稱台大,何必分外省人本省人?更不該分藍綠, 台大的樹通常不修剪,讓它自由成長,如果為了投人所好把它修剪成一條龍,一座涼亭 ......未免太殘忍,誰願意裹小腳?
葉老師說 :「 由日本人從澳洲引進台灣的樹有白千層,尤加利,木麻黃。」有些樹長了樹瘤,他要我們回憶小時候長的疔瘡,好了以後會結疤,跟樹瘤很類似。 黃連木又叫楷樹。我們走到三棵琉球松,看到解說牌才知道原來有五棵,受到兩次災害,死掉兩棵,吊點滴救回三棵。走到方形噴水池,周圍種很多顏色的花,朱槿粉紅色的特別美麗,新幾內亞鳳仙花色彩繽紛,讓人看了心花朵朵開,王老師和他朋友拿相機猛拍,真是老頑童,我沒帶相機,但 心裡像有座噴泉正在噴水,好爽!
瑠公池是個生態池,種很多水生植物,還近距離觀察紅冠水雞,池中大大小小石頭爬滿烏龜,有的還疊羅漢搶著曬太陽,池中有太陽能水車,體積雖小但滾動快速。
再走到稻香館附近草地,看到兩隻白頭黑頸的鳥(黑頸椋鳥),尖銳的黑嘴踩著神氣的步伐,有泰國八哥侵入,立即被驅逐出境。旁邊木造小屋寫著 : 蓬萊米誕生地,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1925年他和末永仁將台灣的在來米成功改良成蓬萊米,讓農民大幅增加收益。
走了一個半小時有點渴,到販賣部找吃的,葉老師推薦台大自產的鮮奶,可惜缺貨,買它 的三明治冰淇淋,哇!美味可口,第一次吃到外皮夾兩片鹹蘇打餅乾的冰品,讚啦!
冰吃完其實有點餓,但應避開學生午餐時間免得擁擠,我們走到圖書館旁樹 蔭下有兩張木桌,一張桌已坐滿人,另一個桌子正好讓我們閒聊,葉老師拿出紙筆,先訪談官宏信大哥,我正好有帶錄音筆,我當實習生 ,學習如何口述訪談,受訪者要坐訪談者對面,觀察對方眼神,提防對方言不由衷 ,為了美化過去的人生,而編造不實的故事,不值得記錄。
約一個小時的訪談,我聽到很多精彩的故事,結束後我們到台大餐廳享用自助餐,便宜又菜色豐富,吃得很開心。吃完繼續訪談王老師,很多我不知道的當兵趣事,職業道德,兄弟爭產 ......寶貴的人生經歷,聽得很過癮,有些私人隱私不能全盤記錄,以保護受訪者。
圖書館前走廊,我㥃發現許多色彩豔麗的蝴蝶,葉老師糾正說那是蛾,後來我查資料,牠叫 橙帶藍尺蛾,蝴蝶和蛾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是,蛾休息的時候翅膀通常是攤開的 ,蝶的翅膀則會合起來 。蛾的觸角呈梳子狀或羽毛狀;蝶的觸角則是細細長長的,末端呈棒狀。
最後,葉老師帶我們走新生南路3段86巷,欣賞一棵加羅林魚木(山橄欖 ),它四月開滿整樹的黃花,非常漂亮,現在花期結束,樹很大棵,樹幹下用鋼架圍了一圈座椅,很適合民眾乘涼聊天。葉老師說歡迎下次再來, 台大有很多免費資源(看電影、聽演講、欣賞樹木 、觀賞日式建築、台大博物館群......)還可像我們這樣, 懷著輕鬆自在的心情,帶最簡易的背包,來一趟輕旅行!
註1:傅園原本是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的熱帶植物園。由於臺灣大學第四任校長 傅斯年先生在擔任校長之職不到兩年的時間之內,為臺大樹立非常重要的學術典範和自由風氣,卻因病逝世於當時的臺灣省議會 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先生率領政府要員,及臺大各重要人士,組成「斯年堂籌建委員會」,按照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為第三位總統傑弗遜總統專門在園內建造陵墓的成例,最後決定將傅校長安葬於 臺灣大學校門旁的熱帶植物園,園內專門劃出一塊地建造羅馬式紀念亭,亭中砌長方形墓一座,墓前立有無字 方尖碑和噴水池,園口有聯勤兵工署捐贈的一座紀念鐘。 1951年12月斯年堂完成,1951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世一周年忌辰,這一天,由傅斯年生前同窗加好友 羅家倫前導,台大學生會主席羅錦堂同學手捧骨灰盒,新任校長 錢思亮主持儀式將傅校長骨灰安葬在紀念亭內大理石墓中,亦將此地更名為 傅園。並與後來逝世的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于斌樞機主教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張其昀為臺灣四位葬在大學校園的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