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班講師王欣郎和梁成福是高中同學,我們托王老師的福,在開學第一堂戶外課,共乘兩部車前往龍潭北龍路 龍安診所,另有四位學員自行前往。 梁醫師很親切,泡茶請大家喝,結束前還送我們每人一本 "老子道德經",隸書瓷刻,跟我的平板尺寸相同 (7吋),真是歡喜又感恩!
刻字因緣:我和畫家李元慶在鶯歌結緣(註1),他要我幫他刻字,我說 : 神經病啊!除非你配合我,我要上班,你把坏拉好並寫好字,再把東西送到我家,下班後晚上才有時間刻,旁邊聽到的人都認為梁醫師刻不了幾個字,何況是刻佛經,那需要多大的耐心!沒想到我越刻越順手,從 60歲開始刻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當初沒人教我怎麼刻,我拿起刀子就刻,從刻心經開始,然後是大悲咒,再來是金剛經,金剛經有五千多字,我已刻過十多套。
刻字過程 : 燒窯溫度太高,尤其是夏天,那是很艱苦的事。大坏很難拉,手伸不太進去,要用接的,生坏時就要接,燒好就一體了。刻到現在快一百萬字了吧!台灣北部政府首長辦公室都有我的佛經雕刻,擺放桌面有穩定情緒效果。曾有大學生跑來要跟我學,我說 : 「你就做你的雕刻,刻了五萬字就知道竅門在那裡。」雕刻刀是我自己做的,刀上方是人家不要的原子筆,刀片用 鎢鋼棒,現在很難買到,鎢鋼很硬,要用機器磨出形狀再用手去磨,但它的缺點是很脆。桃園有兩位九十多歲書法家 (郭雲樵,黃群英),有些寫佛經的人,寫之前要先閉關,寫的時候要請和尚磨墨,還要放佛經音樂, 我刻佛經卻很自在,邊刻邊聊天,融入生活中,不要 矜ㄍㄧㄥ ,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最好吃?只要「吞得下」的食物都好吃 。
刻佛經後的改變 : 以前非名牌不穿,現在個性改變很大,完全沒有夜生活,晚上九點後沒出門,沒外宿,生活回歸到很無聊。
刻佛經遇到的離奇事件 : 有件事至今無解,通常我刻完佛經會將刀子平放再去睡覺,有一次早上起來,發現其中一支雕刻刀怎麼架起來放?從來沒用過是新的雕刻刀,誰進來把它放成直立的?鐵門有鎖,不可能有人進來, 我將它拿起來刻,好順手喔!至今還用那把刀在刻, 奇怪吧!在場學員說:「應該是菩薩替你選的刀, 與佛有緣吧!要你用它刻佛經」另一次刻大悲咒時,突然雙手酸又無力,根本無法刻,「 我自己學醫,卻無法解析,雙手為何無力 ?」,只好中途休息。不久,普平精舍住持見榜法師突然來訪, 還帶一位尼姑,看到未完成的大悲咒,僅輕輕的轉了一轉,順口唸了 一遍大悲咒就走了,我要他們喝杯水再走,卻說:「我很忙欸!」 或許出家人的佛緣法力, 我的雙手瞬間活力無限,又繼續雕刻。又有一次刻佛經刻到一半刻不下去,仔細校對佛經,原來 李元慶少寫一個字。墨水在燒的過程會消失,錯的部分塗掉重寫即可,如果刻錯字就沒辦法改,因此那次沒有換坏。
有時藝術家會來參觀我的工作室,他們不曾拿刀試刻,不過,李元慶曾刻 過一個字,結果刻完刀子掉地上,碎掉了。
中場休息時間我們參觀梁醫師的作品,他要我們看"千手千眼大悲陀羅尼 ",溫桂香看到悲字下方彷彿有一滴淚水,很難理解,手機拍下來。 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愛的真諦顏色很漂亮,大家紛紛跟喜歡的作品合照。走到錦鯉魚池,角落擺了兩個燒裂的作品, 梁醫師翻到背面,裂了一條細痕,太可惜了!前功盡棄,只有一個字能形容 「幹!」,又不能請求賠償。
發問時間 : 賣出的最高價?「每件都不同,我的東西非賣品,廟宇要的話,直接送 。」
不賣要當傳家之寶嗎?「將來賣不賣都不是我的,賣掉也不是我的,回收人家都不要,太重了 」
用電刻刀不是更快嗎?「用手工刻可控制力道,用電刻刀會影響材質,燒時最怕裂掉,圓形坏比較好燒,方形坏因有接縫,燒時容易裂開 」

陶瓷器保存多久後會風化?「宋瓷,唐瓷都還在啊!」
王老師問: 阿蜜妳文章寫得好,作品拿給他刻!「 字很多ㄝ!」「 那就限定一千字。」「我的文章又不是佛經,沒那個價值啦!」
Google上說我【手術刀變雕刻刀】。梁醫生刻佛經的毅力,耐心,令人敬佩!
註1:喜愛藝術的梁成福在龍潭鄉北龍路開設龍安診所,一直對書畫藝術充滿興趣。 14年前,梁成福投資經營「松葉園」複合餐廳,四處找尋陶 瓷藝品,在鶯歌遇到畫家李元慶,兩人暢談藝術美學,成為莫逆之交。 李元慶擅長圓朱文等篆刻文,把各式佛經的經文排列組合,寫在不同瓷器皿上,等待梁醫師看診之後,接力瓷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