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庫缺水不得不限水,更凸顯陴塘儲水的重要。桃園在1913年 據調查共有10000多口陴塘。楊梅土質為紅土礫石(陴塘底層泥土不能漏水,但紅土層深度僅約 8--10公尺,無法挖深,只好挖大,紅土黏度大,與礫石混壓實後即是不透水區), 楊梅區在農業及地理條件配合下,成為全桃園縣擁有陴塘數目最多者。
陴塘夏天的平均溫度約26度,對氣溫有調節功能,陴塘內若種植台灣萍蓬草(水蓮花),可遮陽,抑制藻類生長,還能淨化水質, 冬天東北季風強 ,具穩坡作用防止潰堤。客家人嫁女兒,有的會將水蓮花讓女兒 當嫁妝,因水蓮花能讓水質乾淨,帶給婆家興旺,閩南語老歌: 孤戀花,就是描寫水蓮花,可見古早的台灣農村,水蓮花到處都可看到。
桃園地區因降雨不均,河流短促,先民為了灌溉,只好以人工挖掘陴塘, 全村總動員。陂塘不僅雨天能蓄水,還能阻止地層下陷, 桃園台地無數個陴塘,是祖先留給我們珍貴的遺產,也是桃園非常重要的人文自然地景。

桃園縣陴塘以楊梅最多,共500多口,而楊梅高山頂(註1)共有85 口陴塘,我們在埔心牧場集合,以共乘方式先到高榮國小前方的張家池,25年前我曾到高榮國小代課,當時覺得很奇怪, 怎麼學校正前方會有一口大池塘?但並未探究緣由,聽老師解說才知道它的面積約2甲,陴塘以 持分方式利用,現在上方蓋了水上餐廳,原來陴塘可以租用,也可購買一部分(陴塘上方屬持分者可利用,下方的水是共用 )。張家池外形像畚箕是東西向,北方是進水口,周圍沒有遮蔭的竹林, 水質優氧化,碰到缺水期會更嚴重。 陴塘上方可做生意但不能住人(會風濕病 )。老師還提到陴塘蠶食三步曲:先堵住入水口,放水流乾,曬乾土壤後,填一半,用一半。
再到傅家池A----傅家池B(已乾涸10年),先斷水成為滯洪池,再變更為農地,附近的房子背後 地勢較低,沒靠山不太好。再到傅氏宗祠(清河堂),老師說宗祠是陽宅(只放祖先牌位 )。李家興議員陴塘走一圈後,感覺它有點像公園,陴塘周圍有護欄,種很多針柏,原本要到高榮國小附近的三元宮午餐,碰巧有廟會活動, 臨時改到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原本要收100元入場費,可抵消費,但學員和內部服務員熟識,免收費用,大家用餐完就在販賣部喝咖啡買麵包,還參加參觀導覽,最特別的是 拋繡球活動 ,葉斯澍同學搶到繡球,戴上新郎官的帽子,掀起 臨時新娘的蓋頭,大家搶著拍照,可以喜糖隨意抓一大把,分享給學員,大伙笑成一團,真像在辦家家酒。
下午先到鄭家的子池,池邊種了苦楝樹,苦楝沒蟲害,樹形彎曲不怕颱風,鯉魚會翻土,春秋兩季會吃福壽螺,老師蹲下撿一顆白圓球,說是甲魚(鱉)的蛋,可是蛋已壞掉(沒氣孔 )。劉家池外形像 筊杯,水深3米,適合養大型魚類,它的西方種竹子可遮陽。高山池形狀像愛心,有不少人在釣魚。詹家池是圓形的,有 小鷿鷈和許多水鳥,養土鯽魚。再到炭窯陴,四周可見大片竹林,竹葉掉落水中,分解後呈鹼性,可避免蚊蟲滋長。圓盾頭U型陴在 曬陴(3年一次,把水放掉做消毒約半年,讓陴塘底部曬到陽光,用以殺菌,殺寄生蟲,撒石灰抑制藻類,底泥可當肥料 ),我們看到翼莖闊苞菊...... 水生植物仍存活其中。
桃園目前陴塘數量越來越少,短短100年內消失近三分之二,陴塘用途不少,不該因沒有灌溉用途而被填掉,將它轉為觀光,釣魚,公園,濕地生態 .....都可以,就像荒野保護協會,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 !桃園台地從空中鳥瞰,陴塘星羅棋佈,贏得千湖縣美名,2009年獲選為臺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應該受到保護與珍惜。
註1:高山頂台地位於楊梅區北部,民國53年,石門大圳將高山頂列入灌溉區後,農田獲得較穩定的水利灌溉,陴塘功能轉為養殖,觀光,濕地生態的多元利用。 (104/3/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