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鐵路邊的童年

自從鐵路電氣化後,已經好久沒聽到火車的汽笛聲了,火車的頭改了,車身亮麗了,連聲音都變了,但名字依舊,只要提起火車,總會想到我的童年。
小時候家在豐原火車站附近,每天都可以很清楚聽到火車的汽笛聲。只要穿過一條馬路,越過幾排鐵軌,就可以坐上火車。讀高中時每天搭火車上下學,大部分是站著,有時太擠,只好到最後面的車廂,人當做貨物載。火車誤點(慢分)是常事,但因為它平穩、筆直,速度比公車快(不必等紅綠燈,有優先權),所以經常搭火車,站著照樣K書,背英文單字。
火車站後方有一片空地,堆放很多木頭,媽媽說那些木頭是用來當枕木的,時常看到有人拿著柴刀在那裡劈木頭,將木頭凸出的部分砍去,我常跟在鄰居的大哥哥後面,提著籃子去撿小木屑和大塊一點的木片,對我而言,就像寶藏一樣,我總是睜著大眼睛尋找,有時那些木屑會深陷在土裡,能把它挖出來是件得意的事。有時會跟著媽媽去,媽媽拿著一根鐵做的工具,在木頭上面,用力的推去木頭外層的皮,我負責把皮撿到籃子裡。
雖然火車站很近,小時候卻難得有機會坐火車,印象中只有一次,爸爸在過新年那天,經不起我們吵鬧,勉強答應帶我和弟妹一起坐火車,體驗火車過山洞,搭到銅鑼沿途經過不少個山洞,火車在過山洞時,煤煙味散不出去,很難聞,不過,坐在火車上,那種左右搖晃的感覺,真是舒服,不像坐爸爸的三輪車,遇到石頭路,不僅左右搖,還會上下跳,所以,我很喜歡坐火車。
離月台較近的鐵軌,父母不許我們去【註1】,而兩旁的鐵軌是用來倒車換軌道用的,有時會有裝煤炭的貨車經過,但速度很慢,因此,我們常會在那裏玩,把鐵軌當成平衡木,在鐵軌上競走,走累了,就在那裏等火車經過,火車到站會休息,有時看著火車頭和車身分開來,開到遠一點的地方,換一個軌道開回來,再換回原來的軌道,接到原來那列火車的尾巴去了,那時覺得好玩又有趣,為了行駛的方向改變,要耗掉很多時間,後來坐了阿里山的火車,看到阿里山的火車有兩個頭,可以向前開,也可以倒退嚕,真是大開眼界。
1:有一位遠房的親戚(阿姑),小時候她到鐵軌附近摘豬母乳2】,手臂被火車壓斷一截,變成殘廢,長大後,她爸爸只好答應讓她嫁給退伍的老兵,童年看到那被截斷一半的手臂,非常害怕,引以為戒,不敢太靠近月台邊的鐵軌。
2馬齒莧。草本植物。莖下部匍匐,平臥地面,葉小,呈倒卵形,上面深綠,下面較淡,邊有薄翅,性耐旱,味酸性寒。多生於路旁、荒地,以前的養豬人家多常用來餵豬,以促進泌乳。
「豬母乳」又名馬齒莧、豬母菜,鄉村早有人摘此野菜佐餐,目前部份餐廳也有「寶釧菜」這道「新新菜餚」,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經常以豬母乳果腹,附近豬母乳因而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