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稱,可是你對這個我們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的植物族群,認識有多少呢?可知道先民所使用的燃料「煤炭」,其實是來自埋入地層的蕨類森林?園藝用的「蛇木」、花束的最佳陪襯「羊齒」、風行一時的野菜炒「山蘇」……也全是蕨類!
找不到第二種植物像蕨類一樣,那麼像飛鳥的羽毛;每一株蕨如一支活的羽毛化石,精密地記載地球的遠古歷史,也繪出它們的飛航地圖。在台灣,似乎也找不到第二種植物,像蕨類擁有淒迷的身世,忽視它的人視作野草,熱愛它的卻樂於踏遍陰暗、潮濕角落,採擷一則則美麗傳奇。
全世界的蕨類約12000種,日本產約500種,美、加地區則僅350種,唯獨彈丸之地的台灣多達600多種,以總密度而言,台灣確是「蕨類王國」,當之無愧,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蕨類絕大部分都是道地本土植物,其中尚有60多種屬於台灣特有,彌足珍貴。
台灣得天獨厚是蕨類天堂,可惜一般人對極具台灣味的蕨類植物卻認識不多,甚至尚停留在能吃、不能吃的口腔期分類法。
找不到第二種植物像蕨類一樣,那麼像飛鳥的羽毛;每一株蕨如一支活的羽毛化石,精密地記載地球的遠古歷史,也繪出它們的飛航地圖。在台灣,似乎也找不到第二種植物,像蕨類擁有淒迷的身世,忽視它的人視作野草,熱愛它的卻樂於踏遍陰暗、潮濕角落,採擷一則則美麗傳奇。
全世界的蕨類約12000種,日本產約500種,美、加地區則僅350種,唯獨彈丸之地的台灣多達600多種,以總密度而言,台灣確是「蕨類王國」,當之無愧,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蕨類絕大部分都是道地本土植物,其中尚有60多種屬於台灣特有,彌足珍貴。
台灣得天獨厚是蕨類天堂,可惜一般人對極具台灣味的蕨類植物卻認識不多,甚至尚停留在能吃、不能吃的口腔期分類法。
蕨類的基本構造
根:蕨類的根一般都是細絲狀。
莖:蕨類的莖有像筆筒樹的長直立莖、有在地面上匍伏生長的橫走莖、與較短的直立莖。
葉:葉可是蕨類最富變化的器官,繁複的羽狀葉片是很多人學生時代裡的回憶,蕨類的葉子還有一個最特別的地方,在新葉長出時的由內往外擴張捲曲樣子,有的甚至像是一個問號的符號。
毛:常見於蕨類植物的葉柄基部,微小的毛可是有很多種形狀,可以拿來作分類的特徵。
鱗片:跟毛一樣,也是附屬的構造,不過毛是單細胞,鱗片是多細胞。
孢子:較低等植物的繁殖構造,由一棵孢子就可以發芽生長。
孢子囊:蕨類的孢子好幾棵孢子長在一起,常常外面還有一層膜包起來,這樣就稱為孢子囊。
孢子囊群:如果一群孢子囊集中在一起,有時外頭還有一層膜包起來,這種情形就叫稱為孢子囊群。
原葉體:孢子發芽後長出來的心型貼地的小葉子,上面有精子跟卵,卵授精後便可長出新的蕨類。
蕨類的特徵:1、全世界唯一一種幼葉會捲起像問號的植物。2、莖不顯著。3、藉孢子繁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