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台灣歌謠先軀…鄧雨賢先生

鄧雨賢先生誕生於日據時代是一位熱愛台灣歌謠的作曲家。
西元1895年,因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戰敗,將台灣割地給日本作為殖民地。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日人雖建立起地方基礎建設及教育制度,但始終逃脫不開統治者與被殖民者的枷鎖,在日本高壓統治及奴化政策下,台灣人民過著次等公民的生活,透過鄧雨賢的音符,安慰了無數當時人民在日本統治下被摧殘的心靈。 
1906年生於桃園龍潭鄉客家人,鄧氏家族為書香世家,祖父輩出三名秀才,三歲時因父親擔任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漢文老師,全家舉遷台北大稻程。 
1925年自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師範學校的全能教育培養出鄧雨賢對音樂的喜好,於台北日新公學校擔任教師期間,每月領到發餉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買有關音樂、樂理書籍研讀。 
1926年在奉父母之命,煤灼之言與鍾有妹結婚。
1929年秉持著對音樂的執著,毅然決然辭卸教職,負笈日本東京音樂學院深造,研習作曲理論。
1930-1931年鄧雨賢由日本學成歸國,苦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並不適於台灣歌謠的發展,為了家庭生計,遂進入台中地方法院任通譯官。
1930年代,在日本統治台灣已近四十年的時候,這時政治、經濟、文化依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但台灣因日本投入大量現代化建設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1932年由中國上海引進了一部無聲默片電影,片名為「桃花泣血記」,片商為達宣傳特製作一曲與電影同名的歌曲,由當時最有名的辯士(早期電影為無聲,由電影解說員在旁講解)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在電影上映的同時,請樂隊沿著大街小巷吹奏,使得人人都能隨口哼上幾句,當時由日籍的博野正次郎所創辦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將這首歌灌錄成黑膠唱盤,成為台灣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當時鄧雨賢在文聲唱片創作一首「大稻埕進行曲」引起古倫美亞的注意,便被挖角擔任專門從事創作曲目的工作。 
1933年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雨夜花描寫的是一位女性感嘆自已的身世,此曲旋婉轉優美,彷彿訴盡內心苦楚,何嚐不是台灣人民的心聲。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望春風」,詞曲輕快、清純,歌名充滿了對生命的期許,對應整個台灣曲折坎坷的歷史,無不帶來快樂及希望。奠定在台灣本土音樂歌壇的地位,締造了台灣歌謠第一次的創作高峰,幾乎台灣經典傳世的台語歌曲都是在此時一一出現,例如「月夜愁」、「四季紅」、「跳舞時代」、「橋上美人」…等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華戰爭於是展開,台灣在日本侵華政策下,改採皇民化運動,台語流行歌謠首次被禁,同時日本政府為了召集台灣人民前去南洋當軍夫,將「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流行歌曲改填日語歌詞成為「大地在召喚」、「榮譽的軍夫」、「軍夫之妻」,此舉不但使得詞曲創作慘遭壓抑,更進一步扼殺了台灣歌謠的創作自由,最後完全被日本軍歌所取代。 
1939年因太平洋戰爭炮火猛烈,盟軍頻頻襲台,在政局不穩、環境動盪的情況下,鄧雨賢只得辭去古倫美亞唱片的工作,與家人一同疏散到新竹縣芎林鄉,於芎林國小重拾教鞭,即使在鄉間,鄧雨賢還是醉心致力於音樂教育的工作,期間也曾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 
一直到1944年,鄧雨賢因肺病與心臟病的併發而消逝在新竹六月風中。一生發表近五十首歌曲,不斷啟發後人創作台灣歌謠的靈感。